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青衿致远,赋能桑梓 ||大学生“向基层报到”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一)

发布日期:2025-07-17    作者:     来源:     点击:

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积极引领青年学子,以大学生“向基层报到”社会实践为契机,让大家在基层一线经风雨、增本领、促发展。紧扣学院信息科技特色,组织各团支部,推动信工学子开展多元且具专业价值的社会实践 。

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有的运用编程技能,为家乡企业搭建简易信息管理系统,助力数字化升级;有的化身科普讲师,走进社区、校园,开展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基础科普课,点亮科技认知;有的参与基层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协助政务部门优化信息流程 。

广大信工学子把专业知识融入基层实践,用技术赋能家乡发展,锤炼实干精神,提升社会服务本领,在数字化建设、科技科普、基层治理等领域,贡献青春智慧,助力家乡迈向数字新征程 。


精彩正当时!

快来一起见证

“信小青”赋能家乡的生动图景 👇



姓名:王维刚

班级:计算机2406

实践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碾坊庄党群服务部

实践内容:

这个暑假,我参与了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碾坊庄党群服务部

的网格化管理社会实践,深入村委会附近的住户进行信息调查。穿上红色志愿者背心,我们挨家走访,耐心核对居民信息,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有的老人热情招呼我们进屋,有的住户积极配合填写表格,让我感受到基层工作的细致与温暖。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更体会到基层治理的不易。每一份数据的背后,都是社区服务的基石。贴满“福”字的门楣、居民真诚的笑容,让我对家乡的归属感更深。未来,我希望能继续为社区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发展。
















姓名:田浩宇

班级:视传2401

实践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

实践内容:

这个暑假,我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的返家乡实践中,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与感悟。

投身基层的这段时光,如同一颗刻在记忆里的星辰,照亮了我对社会的认知。跟着社区工作者走访困难家庭时,老人布满老茧的手紧握我的温度,单亲母亲谈及生活困境时眼里闪烁的期盼,都让我触摸到基层工作最真实的肌理;协助组织惠民活动的日子里,从核对物资时的细致入微,到引导居民参与时的耐心沟通,每一个环节都在诉说着基层工作的琐碎与伟大。

那些倾听诉求时的凝神专注,为解决问题时的奔波忙碌,让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基层就像社会大厦的基石,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安稳。这次实践像一把磨刀石,不仅让我从最初与人交流时的些许拘谨,变得能自然地倾听与回应,更在一次次担当里,读懂了责任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 它是为居民跑断腿也要办好事情的执着,是面对难题绝不退缩的勇气。

未来,我愿带着这份实践赋予的热忱与成长,用所学所长反哺这片土地,让青春的力量真正融入基层建设的脉络,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姓名:程世豪

班级:网络2401

实践地点: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街道红旗社区

实践内容:

暑假里,我在红旗社区图书室参与返家乡实践,每日的工作平凡却温暖。整理书架时,总要按类别将散落的书籍归位,指尖抚过不同年代的书脊,仿佛在触摸知识的脉络,又像把城市书房的墨香悄悄播撒到这片熟悉的土地。

帮老人借还书时,得凑近些听清他们念叨的书名,慢慢教他们用自助借还机;给留守儿童读故事,总会被此起彼伏的提问打断,那些亮晶晶的眼睛里,藏着对世界最纯粹的好奇。扫码声与童声、絮语交织成独特的旋律,让书香成了社区里最动人的乡音。

这段实践让我明白,服务从不是机械的流程,而是对老人的耐心等候,对孩子的温柔守望 —— 在书页翻动间,我触摸到了比知识更珍贵的温度。






     

                       


姓名:梁浩怡

班级:网络2402

实践地点: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五一社区

实践内容:

返家乡实践让我收获良多。在社区环境整治中,我帮助志愿者一起为居民录入信息,为他们解疑答惑,汗水换来居民的笑脸;策划“家乡文化”文艺演出,从排练到舞台布置,团队协作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力量;走访孤寡老人,陪伴倾听中感悟到关爱的力量。实践让我学会沟通与责任,更坚定了为家乡奉献的决心。纸上得来终觉浅,未来我将以行动助力家乡发展,争做有担当的新青年。


姓名:葛书正

班级:中加2402

实践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莲花街

实践内容:

为响应家乡社区环境提升的号召,我主动加入了环境综合治理志愿队伍。2025 7 9 日傍晚,高新区红梅街的人行道上,我身着亮眼的红马甲,沿着街面细致巡查。视线扫过砖缝里的烟蒂、花丛中的塑料瓶,便弯腰拾起,指尖捏着黏在地上的果皮纸屑时,仿佛在捡拾城市的小伤口。走到分类垃圾桶前,仔细对照标识,将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依次投进对应桶内,听着垃圾入桶的轻响,看着逐渐清爽的街道,心里满是踏实。

次日上午,金辉优步花园小区 15 号楼旁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成了我的战场。我帮着社区工作人员擦拭分类垃圾桶,用抹布抹去桶身的污渍与异味,检查每个桶的投放情况。遇到拎着垃圾袋的居民,便笑着迎上去:阿姨,菜叶属于厨余垃圾,您看这个绿色桶”“大哥,旧报纸记得投蓝色可回收桶哦。听着他们说现在分清楚啦,我知道环保意识正随着这些对话悄悄生长。

这两天的行动虽微小,却让我明白:守护家乡的整洁,就藏在一次次弯腰、一句句提醒里。



姓名:王丙生

班级:中加2402

实践地点:河南省睢县孙聚寨乡人民政府

实践内容:

2025711日,在商丘市睢县孙聚寨乡人民政府返家乡事迹,在乡综治中心及办公区域,主动承担环境清扫工作,维护整洁办公环境;同时,运用电脑协助处理文件、资料录入等事务,助力日常办公高效运转。面对来访群众,耐心讲解政策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答疑解惑,搭建起政策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基层治理添砖加瓦,在服务中感受家乡发展脉搏,践行青年返乡担当。

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姓名:夏晗雪

班级:中加2402

实践地点: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孙福集乡政府党政委办公室

实践内容:

2025 6 26 日,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商丘市梁园区孙福集乡政府党政委办公室,参与由政府组织的大学生返乡志愿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协助进行资料分类工作。

指尖划过一摞摞文件,从脱贫攻坚的帮扶记录到乡村振兴的规划方案,从线上政务平台的操作指南到线下便民服务的流程清单,我逐渐看清了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多样路径 —— 那些整齐码放的纸质档案里,藏着干部们走村入户的脚印;电脑里的电子台账中,记录着为群众解难题的点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正是为了让每一位群众都能便捷地享受到政策红利,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每一份资料、每一次行动中的担当。

在志愿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丰富了社会经验,更收获了珍贵的人际关系。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整理资料时,我们为了一个分类标准讨论得热火朝天;向办公室的前辈请教问题时,他们耐心传授的工作方法和处世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这些来自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如同一颗颗星辰,照亮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明白,这些积累的人脉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或启发。

我始终坚信,每个人的小小善举汇聚起来,便能为社会增添温暖和正能量,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我愿意继续投身于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用青春的力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光和热。


通过此次大学生返乡“向基层报到”社会实践活动,

广大信工青年将继续:

深耕技术,赋能家乡;

勇担使命,青春作为;

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