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解锁表白家乡的N种方式

发布日期:2025-02-0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组织学生参与“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商丘 夏晗雪:

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千年商丘古城,岁月镌刻的中原明珠。

踏入古城仿若穿越时空的隧道,瞬间被拉回到古老的岁月。抚摸它们,便能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坚韧。如今虽已褪去战火的痕迹,却依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在商丘古城,你可以放慢脚步,感受时光的流淌,品味历史的韵味。无论是欣赏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是探寻深厚的文化底蕴,亦或是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都能让你收获满满。

@许昌 李佳鑫

在许昌市的东部,霸陵桥畔,关帝庙庄严肃穆。这座庙宇占地宽广,建筑古朴典雅,红墙青瓦错落分布,飞檐斗拱间尽显岁月的厚重。关羽塑像屹立其中,威风凛凛,美髯飘飘,手提青龙偃月刀,目光炯炯有神,尽显忠义无双的英雄气概。

关帝庙内,香烟袅袅,每逢重要节日,如关帝诞辰、春节等,八方游客与信众纷纷赶来,热闹非凡,每日人流量可达数万之多。这里既是缅怀历史、感受忠义文化的胜地,也是人们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灵家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传奇故事在这里被反复传颂,沉淀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中华民族忠义仁勇的传统美德。关帝庙的存在,是为了铭记关羽的千秋功绩,传承这一不朽的精神力量,已然成为许昌市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瞻仰和游览 ,感受那穿越千年的忠义之风。

@许昌禹州 黄晓明

禹州杂炣的灵魂,首先在于那醇厚的汤底。用牛骨和羊肉,经过长时间的慢熬细炖,每一滴汤汁都浓缩了食材的精华,味道浓郁得不得了。走进店里,刚一坐下,就能闻到这诱人的香气,瞬间勾起肚里的馋虫。

再看食材,那叫一个丰富实在。爽滑劲道的粉条,在锅里尽情吸收汤汁的鲜美,每一口都饱含着醇厚的味道。鲜嫩的牛肉、羊肉,纹理清晰,切得薄厚适中,软嫩的口感中带着肉香,一咬下去,满满都是幸福感。还有那新鲜的豆腐丝,被汤汁浸润得恰到好处,增添了独特的口感。

吃杂炣可少不了灵魂调料。来上一勺店里特制的辣椒油,红亮诱人,瞬间为整碗杂炣注入灵魂。再撒上翠绿的香菜和葱花,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看,光是视觉上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

@林州林县 郭芳菲

20世纪60年代,林县饱受缺水之苦,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艰难。为了彻底改变命运,林县人民在县委的带领下,毅然决定修建红旗渠,引漳河水入林县。

工程开启,困难重重。物资极度匮乏,工具仅有简单的铁锤、钢钎;施工环境恶劣,人们要在悬崖峭壁上作业。但林县人民没有退缩,任羊成腰系绳索,飞荡在悬崖间除险,即使被落石砸掉牙齿也坚守一线;郭秋英带领女子突击队,抡锤打钎,巾帼不让须眉。

历经十年苦战,他们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起152座渡槽,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这条“人工天河”,不仅为林县带来了生机,更铸就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梦想拼搏。

欢迎大家来红旗渠,见山,看水,学前辈,找自己。

@新乡 郭轩

站在新乡平原之上,极目远眺,只见群山巍峨,层峦叠嶂。平原广阔无垠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山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仿佛能窥见古时仙人的踪迹。

@濮阳 孟庆旋

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第一龙”的发现使得濮阳有了龙乡的名称,四牌楼矗立在濮阳老城十字街,木石结构的它,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的蹲狮栩栩如生,外壁四块额板上的雕字苍劲有力,“颛顼遗都”“澶渊旧郡”等字样,概括了濮阳的历史底蕴与重要地位。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实践的锻炼。通过参与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也增强了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