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7月29日,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青心豫你向未来”主题直播第三期——“中原碧脉 守护生态之美”。此次活动通过生动鲜活的生态实践案例,带领师生领略了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激发了青年投身绿色发展的责任与热情。
直播镜头聚焦河南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从黄河湿地修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从伏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到城市公园体系的智慧化管理,全方位展现了中原大地从“生态短板”到“绿色样板”的转型历程。师生们跟随镜头,对话环保专家、生态护林员和低碳产业创新团队,深入了解了无人机巡护、大数据监测等科技手段在生态治理中的运用。一个个“荒山披绿”“浊水变清”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也为信息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照片







心得体会
看“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直播,仿佛跟随17位主讲老师的脚步,完成了一场沉浸式的河南生态之旅。从丹江口水库的粼粼波光到南水北调渠首的壮阔工程,从太子山林场的郁郁林海到黄河岸边的新生湿地,每一处地标都藏着动人的故事,每一段讲解都透着生态保护的决心。
直播里,主讲老师们既是生态建设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们聊起监测水质的日夜、培育树苗的艰辛、推动生态产业的探索,眼里的光让人动容。这让我明白,生态保护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一代代人接力的事业。作为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像移民那样奉献家园,不必像治沙人那样扎根荒漠,但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守护每一片绿,用专业知识为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这场直播不仅展现了河南的生态之美,更传递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原大地的绿色蜕变,是无数人用担当写就的答卷。而我们,也该接过这份接力棒,让这份绿色延续,让“向未来”的路上,始终有青山相伴、碧水长流。
通信2301屈亦菲
近日,我观看了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 “中原碧脉・守护生态之美” 直播,这场直播如同一扇窗,让我深入领略了河南生态保护的壮丽画卷。直播中,专家学者们的讲解深入浅出,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宏大布局,到城市湿地修复的精细实践,全方位地展现了河南在生态领域的努力。
镜头捕捉到黄河湿地中黑鹳、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在栖息的画面,成片芦苇随风摇曳,这样和谐共生的场景令人动容。这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无数生态保护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成果。他们穿梭于湿地、山林,监测动植物状况,宣传环保知识,用汗水守护着中原大地的生态平衡。
此次直播让我深刻意识到,生态保护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将生态理念融入生活,从节约水电、绿色出行等小事做起。同时,积极传播环保知识,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我期待未来能投身相关实践活动,为河南生态保护添砖加瓦,让中原大地的碧脉永远流淌,生态之美永驻人间。
网络2303郭彤彤
观看“中原碧脉 守护生态之美”相关内容后,我深受触动。
河南地处中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首倡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起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守护生态,河南取缔“散乱污”企业,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让蓝天常在;持续“增好水”“治差水”,建成众多美丽幸福河湖,保障碧水长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留住鸟语花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长期稳定,背后是沿线地区的巨大努力。
河南的实践让我明白,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作为个人,我们应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为守护生态之美贡献力量 。
计算机2307孙长海
观看“河南省教育厅”“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直播后,我深受触动。这次直播聚焦“中原碧脉·守护生态之美”,展现了河南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
黄河生态廊道的建设,不仅让黄河水更清,还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城市中,公园、湿地不断增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
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守护生态的重任。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中原碧脉,让生态之美永驻中原大地 。
计算机2305黄利雯
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以此次直播学习为契机,深入践行“科技赋能生态,创新引领绿色”的发展理念,持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并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激励更多青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以科技之力筑牢生态屏障,以青春之我奉献绿色未来,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