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我院于5月16日分别在郑州和开封两校区开展以"技能服务暖校园"为主题的智能小车自动驾驶演示活动。三款搭载不同感知系统的自主导航小车同台竞技,分别展示了视觉-雷达融合、视觉-超声波协同以及红外-超声波组合的技术路线,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自动驾驶技术博览会"。
在有限的模拟赛道上,三台智能小车正进行着"个性十足"的表演秀。首台配备着旋转的激光雷达和双目摄像头,这是"多传感器融合组"的得意之作。当工作人员突然放置临时路障时,小车立即通过雷达点云数据与视觉特征的时空对齐,在0.3秒内完成紧急制动并重新规划路径。第二台配备麦克纳姆轮的4驱黄色小车则展现出另一种技术感官——其车头正前方配备一对能发出七彩色光芒的超声波传感器。除此之外,另配有一个高清摄像头,摄像头被安装在一个自制的云台上,可以实现超过180度的广角扫描。学生开发者介绍道,通过将摄像头与超声波测距数据映射到同一空间坐标系,系统硬件低成本实现了商用级避障功能。

最引人注目的是配备红外组小车。当其他两组因强光干扰出现短暂卡顿,无法识别赛道时,这台小车依然稳健前行。红外传感器能穿透眩光识别赛道边缘。

科技创新给教学实践带来新的思路。这三个项目代表着我们分层培养的思路。视觉-雷达组面向已有编程基础的高年级学生,要求实现毫米波雷达与相机的数据融合;视觉-超声波组作为中级项目,重点训练学生的信号处理能力;而红外-超声波组则面向新生,通过相对简单的硬件组装培养其工程兴趣。
展会现场,讲解员老师为学生讲解小车的硬件、功能、以及实现技术路径。对此,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院领导评价称,这种"一题多解"的项目展示,既体现了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也展现出职业院校紧跟产业需求的敏锐度。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职业能力标准》的颁布,此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全国职业院校加速推广。




这场持续整日的科技嘉年华,最终在师生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学校领导表示,将持续推进此类"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教学成果展示,让技术创新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亮丽名片。